火车都

  •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江汉关大楼

更新时间:2024-04-18

门票参考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五批(1924年)
所在地/隶属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花楼街办事处沿江大道95号

基本介绍

江汉关大楼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江汉路和沿江大道的交汇处,左侧与沿江大道平行,正门朝东。1861年,英国政府根据《中英天津条约》第10款,迫使清政府将镇江、九江、汉口辟为对外贸易口岸,并分设海关。汉口海关——江汉关于1861年11月成立。1922年11月4日,江汉关成立60周年时,该楼举行奠基典礼,1924年1月21日落成。共耗银100万两,由英资思九生洋行设计并监督,上海魏清记营造厂承包。这幢4层的海关大楼座落在突出江面的地段,方便监视江面活动;同时巧妙地构成了这两条马路的对景。大楼占地1499平方米,建筑面积4009平方米,总高度46.3米,钟楼顶端高出地面83.8米,为武汉当时较高建筑。由英国建筑师景明设计,恒纪建筑公司承建,1922年动工,1924年落成。占地1400平方米,高约40米,钟楼顶端高出地面83.8米。整个建筑具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流行风格。底层主体建筑为正方形五层结构,外墙用麻石砌筑,底墙厚约1至2米,正门有两人合抱的麻石圆柱8根,门前的台阶有23级,上面还有汉白玉踏步5级;庄重雄伟。底层上为长方形建筑。再上为因层20米高的钟楼:底层为大钟摆砣室,二层为大钟机件室,三层为大钟时针室,上层为七个音阶组成的音响室。

钟楼的四面都有直径约4米的钟面,针长1.7米。晴朗天气,十里以外可见。按刻奏乐、按时打点的钟声亦远播数里,解放前所奏乐曲为英国女王加冕时演奏的《女王万岁》 。在大楼的奠基石上,也刻着担任我国总税务司职务的英国人安格联的名字。到处都打上了英国殖民者迫使我国开汉口为商埠、并且牢牢控制我汉口海关(当时称江汉关)主权的印记。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海关,并且正式定名为武汉关,曾用《东方红》乐曲取代了《女王万岁》。江汉关大楼是武汉海关办公处所。

大楼临江一侧的底层外墙上,嵌有三块铜牌:一块是扬子江技术委员会标识的武汉海拔高度,字迹模糊、无法辨认;一块上刻“民国廿年八月十九日大水最高点53.65英尺”,这是当年汉口被洪水淹没时的最高水位;另一块上刻“1954年8月18日下午3时,最高洪水位29.73米(以吴松为零点)”,是当年武汉市水利局标记的那次特大洪水的最高水位。在这座大楼建成以前,江汉关署设在今天津路下首市政协大楼之前的英国领事馆驻地。

大楼设计考虑了长江水位对建筑的影响,其基础高于长江平均洪水位标高,在1931年、1954年的两次大水中,大楼受渍,而室内安然无恙。

景点景观

典范建筑

大楼的建筑风格属于文艺复兴式样,三段式构图,中部设有典雅的钟楼,钟楼四面装有直径4米的时钟,准点的钟声一直构成武汉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花岗岩外墙,坚固壮观,东、西、北三个立面墙均有花岗石柱廊,采用科林斯柱式,北面的8根石柱直径1.5米。江汉关大楼是武汉古典复兴风格的典范建筑。大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楼4层,底层为半地下室。钟楼亦为4层,顶端高出地面83.8米,在当时是武汉三镇的第二高建筑。

大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筏式基础。以前武汉地区较大的建筑大都是采用条石基础,自19世纪末水泥引进武汉,钢筋混凝土亦相应引进以逐步取代条石基础。外墙用花岗石垒砌,大楼的东、西、北三方均带花岗石廊柱,饰以变形的古典“科林斯”柱头。这些花岗石都是湖南出产的,上面刻有花纹线条,坚固而壮观。尤其是面对租界区的北面的8根廊柱,高约10米,直径1.5米,要两个人才能合抱过来。人们来到它的面前,面对通向大门的28级台阶和并排而立的廊柱,皆能感受到威严和庄重。大楼立面设计运用三段式构图手法,利用钟楼突出中心入口,表现古典主义风格;墙面、山花、窗楣和入口半圆形拱门的处理,表现出西方文艺复兴时典型的建筑风格。大楼的后面,则可见它的南面是开口的,使建筑物呈三合院布局。这可能是设计时考虑到此面与旧市区接攘,如此设计更能显出与周边的和谐。

这栋大楼从二层到四层都建有内廊,镂空黑色铁栏连接着花岗石廊柱,刚与柔的反差,粗与细的嵌合,可以说是鬼斧神工。

江汉关的钟楼有20米高,也有4层,底层为大钟摆砣室,二层为大钟机件室,三层为大钟时针室,上层为7个音阶组成的音响室。钟楼内设钢梯,拾级而上,可直达顶层;钟楼的外墙,四面均嵌设着巨大钟面,直径逾3米,针长1.7米。晴朗天气,十里以外可见。钟楼上还设有风向仪,中间镶有一座鎏金英国帆船。整个设计风格是英国特有的形式,典雅壮观。

钟楼

江汉关钟楼内有不同音阶的大钟7个,大钟为美国蔡司脱斯钟表公司制造,大钟运到武汉后,由汉口亨达利钟表行安装。大钟除报时外,每一刻钟还奏鸣一遍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主旋律。钟声洪亮,传播力和穿透力极强,即使在市面喧嚷时,方圆数里内亦可闻听;如果在夜深人静时,三镇均可听到它的音乐和钟声。在大楼正面主楼顶端镶嵌着“江汉关”三个大字,铁画银钩,气势恢宏,颇为壮观。使大楼为此增辉。这三个字出自曾任湖北省教育厅厅长、著名书法家宗彝之手。宗彝初习颜柳,后摹魏碑,善写斗方,笔力遒劲,人皆视其作品为墨宝。为写江汉关三个字,他数易其稿,因为那时还是繁体字,“江”字的笔划少,“汉、关”两字笔划多,三个字难以协调。但宗彝没有被此难住,最后他一挥而就,为世人留下了千古之作。为此三字,江汉关赠他润笔之资纹银500两。足见其字的份量与珍贵。江汉关的选址可称神来之笔。它直面江水,立于江汉路与沿江大道的交汇处,镇守于老租界区之南端,可北视整个租界区及其所临江面,南望汉水的入江口,甚至可以观察到长江和汉水航运动静,可谓扼三镇两江航道之咽喉。无论北来巨轮还是东进舟楫,都可在距武汉尚远时,最先看到它的身影,听到它的钟声。江汉关大楼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聆听过中国人民的悲泣与欢歌,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和荣辱。

江汉关大楼著名的是它高耸的钟楼和大钟。大楼安装大钟起步于19世纪下半叶,1893年竣工的教堂式江汉关大楼上安装了一座海关大钟。

为何安装大钟有几种说法,其一,1893年建造的海关大楼是当时外滩较高建筑物,由吴淞口驶入黄浦江外国轮船,在很远处就看到了海关大楼并听到了钟声,很快将进港靠泊办理船舶入境海关手续和装卸进出口货物,起到航标和灯塔作用;其二,高耸的江汉关大楼和婉转的钟声给城市带来生活立体感节奏和旅游景致的点缀;其三,江汉关大楼安装大钟有其历史原因和海关自身业务工作的需要。

从19世纪开始,海关学习西方国家海关以天数计算船舶吨税办法,超过夜里12点钟就另加1天,由于进出口船舶来自世界各地,船舶自备时钟误差很大,经常引起争议,为了统一报时,皆以海关钟楼敲点为准,1893年建成的江汉关大楼已安装大钟,此后建成的粤海关、潮海关等大楼也都安装大钟。1925年武汉投资430万两白银建造新大楼时,税务司和海关监督决心重造一只全国较大、世界闻名的大钟。两年后,大钟与大楼同时建成。海关大钟由英国Whitchurch公司设计制造,总造价为5000多两白银,1927年制成,同年8月从伦敦运到上海,原包装木箱连同大钟共重6.25吨,把6吨多重的大木箱吊到72米多高的钟楼时,外滩马路行人都停步观望之吊装奇景。1928年元旦敲响第一声,逢刻“奏威斯敏斯特乐曲”。这座大钟楼,亚洲名列第一,世界名列第三。海关大楼顶部为逐级收拢的四面钟楼,每日准确、悠扬的报时钟声使之与南侧原汇丰银行大楼一起成为当时年代外滩建筑群的核心建筑之一。钟楼旗杆位置北纬31°14’20.38,东经121°29’0.02,成为20世纪20年代上海地理位置的标志点,同时也是外滩建筑中较高、气派较大者。钟楼分机芯房、铜钟座、旗杆台三层。机芯房是大钟的心脏部分,成百上千个齿轮互相咬合,直径超过12mm的钢丝绳代替了普通钟表中精细的钢丝。钢丝绳下面连着三个巨大的钟摆,一个敲正点,一个负责走时,另一个负责报刻,最大的一个钟摆重达1吨多。四周四个钟面,每面都用100多块0.3-1米的乳白色钢化玻璃拼成。根据资料显示,这种玻璃是特制的,当时只有德国等极少数国家才能研制(现今中国也能制造这种玻璃了)。每个钟面的直径为5.4米,装有自动开关的电灯72盏,晚上通体明亮,硕大的数字在几里外也清晰可见。钟面上的紫铜分针长3.17米,重49公斤;紫铜时针长2.3米,重37.5公斤。钟的发条用0.01米粗的钢丝组绞,长156米。每周开钟上发条3次,每次要4人操作1小时左右才能完成(现已改为电动)。机器房的楼上有1口大钟、4口小钟,每隔15分钟,4口小钟就响起叮咚叮铛之声,每隔1小时,1个135公斤重的大铜锤便敲击几吨的大钟,发出雄壮的声响,持续10秒左右。

1928年1月1日凌晨1点,海关大钟敲响了第一声,一直以英国皇家名曲《威斯敏斯特教堂》报刻。武汉市政府决定必须进行“改装”。于是钟面的中心部分从4只圆圈玻璃图案变成了“金黄色的向日葵”,报刻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改为电子打点和奏乐,钟铃端每边置放12只扩音器,四面共放48只扩音器,按时向全市播放。1986年10月英国女皇伊丽沙白二世来访,经批准,决定将海关钟楼恢复原状,又从国外进口了相同的玻璃。沪东造船厂特地赶制了大钟里面的铁框架,专供拼装一块块玻璃之用,钟面恢复原状,机械打点也恢复,,海关钟楼又响起了《威斯敏斯特教堂》乐曲。

历史沿革

最早的江汉关大楼是1845年建造的,被称为“新关”、“北关”、“新北关”,也称“江汉北关”。江海北关是一幢典型的中国官衙式建筑,建筑平面呈凹字形,三进楼房,正檐翘角,歇山顶,屋面上有一座小阁。大门为牌楼式,门楣上书“江汉北关”4个字。据说,该字出于两江总督怡良之手笔。到19世纪80一90年代,外滩的原有建筑大多被翻建和重建。“江汉北关”与四周的建筑相比,显得寒酸。1891年,江汉关大楼已由英国人赫德掌权,所以请英国工程师设计,由浦东人杨斯盛的营造厂承建,于1893年上海开埠50周年时落成。新江海北关沿用了旧址的基础,平面与旧关基本相近,为凹字形,砖木结构,中间有6层高的方形钟楼,钟楼南北两边各有假4层楼房相对,大门两旁围墙上加铁栏杆。1925年,新的江汉北关再一次重建,请汇丰银行的设计者威尔逊设计,是年12月奠基,至1927年12月9日落成。大楼占地面积为572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2680平方米。大楼分东、西两部分,东部面对长江,高11层,主体建筑为8层,上面有3层高的四面钟楼;西部直达四川中路,高5层,钢框架结构,底层外墙用花岗石宽缝砌就,其他各层用金山石贴面。大门的设计为古希腊神庙形式,4根经典的希腊多立克柱支撑起庞大的建筑,柱子上端为方形,雕刻花纹,给人以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滇ICP备2023005770号-207 huochedu.com 火车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