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都

  •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天师洞道观

更新时间:2024-04-27

别名
常道观
门票参考
包含在青城山前山90元门票内
开放时间
8:00~18:00,冬季8:00~17:30
建议游玩时间
20~30分钟
所在地/隶属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镇青城村5组

基本介绍

天师洞古名“常道观”,与建福宫相邻。因观后有汉张陵天师结茅阐道所居之洞窟,俗称天师洞。它在白云溪和海棠溪环抱的山坪上,海拔高度1000米。洞后第三混元顶耸立如屏,左接青龙岗,右带黑虎塘,三面山环水抱。道观呈东向略偏北,前方白云谷视野开阔,可远眺天府平川。纵目望去:“千岩迤逦藏幽胜;万树凝烟罩峰奇。”

常道观始见于梁李膺《益州记》。《唐六典》云:“随建延庆观。”《舆地纪胜》载:“延庆观,自会庆建福宫西行一二里,乃古黄帝祠。”《方舆胜览》云:“隋时建,有张天师造像及唐明皇手诏碑。”明代焦维章于嘉靖三年(1524)年游天师洞,有记说:“洞在石壁十余丈上,与径迥殊,前令胡公悬为栈道,沿入洞中。中塑道陵像,左塑唐明皇像,或云伪蜀主孟昶也。山之形胜,奇峰清淑,不可殚述。”

景点景观

山门

古常道观山门,为四檐楼角式世构,骑建在高高的陡坎上,长长的石级贯通重楼叠阁。柳杉分列石级两旁。左侧有青龙殿,右侧有白虎殿。正中高悬“古常道观”金匾。门柱两边一副贴金对联:胜地冠两川,放眼岷峨千派绕;大名尊五岳,惊心风雨百灵朝。

此联道出了青城在全国名山胜水中的崇高地位和影响。观门石级两旁镶刻有黄炎培、谢无量、吴稚晖等十多位近、现代名人的诗文。大门中间匾额大书“第五名山”。

三清殿

三清殿是主殿,建于1923年,是一座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殿前铺设通廊石阶9级,前檐排列大石圆柱6根,殿堂横列5间,正中高悬清朝康熙皇帝的御书匾额:“丹台碧洞”。殿前高悬几副对联,其中一幅写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联既深得老子道家思想的真传,又暗含“一气化三清”的深刻寓意。三清殿中供奉的是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即居于玉清仙境的元始天尊,居于上清仙境的灵宝天尊,居于太清仙境的道德天尊。道教认为,这三位尊神正是天下万事万物的创造者。

三皇殿

天师洞的另一座主要殿堂乃三皇殿,殿内供奉伏羲、神农、黄帝石刻造像各1尊,高约1米,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雕造,皆为坐像。道教以黄帝、老子为祖师,相传黄帝曾在青城山跟随仙人宁封子学道,宁封子还协助他打败了蚩尤。后来黄帝功德圆满,乘龙升天成仙,宁封子被封为青城山的主治神仙,黄帝在此山自然也有突出的地位。故而在青城山不仅三皇殿供奉黄帝,并且还单独为他修了一座黄帝祠。

黄帝祠

黄帝祠初建于隋代,是天师洞较早的殿宇之一,故而宋代又曾以此来称呼天师洞。其正门横额上有于右任先生手书的“古黄帝祠”四个大字。

黄帝祠左侧有一洞,相传乃张道陵修炼之处,此即人们所说的天师洞。洞窟的上层有一石龛,其中供奉着隋代雕刻的张天师石像。面有三目,神态威严。左手掌直伸向外,掌中握有天师镇山之宝:“阳平治都功印”。洞外还有张道陵三十代孙、宋代虚靖天师张继先的塑像。

“云水光中”

经奥宜亭五洞天进入天师洞外山门,再过翼然亭、接仙桥沿溪一转,便至内山门下的吊脚楼式的小阁“云水光中”,阁生建于1901年。阁左右两眉的榜书集清郑燮字:“心清水浊”、“山矮人高”。在此小憩,既可仰望山门的壮丽景象,也可透过林隙观览山光云影。阁前有黄心古树多株,它与庙后一株均为保氏黄心树(又名黄心夜合),大者胸径95厘米,树高35米,枝繁叶茂,暮春开鹅黄色花,清香四溢,香飘十里。

掷笔槽

出天师洞后出门,上行数百步到“古龙桥”,其下为掷笔槽,亦称“涮笔槽”。裂槽从岩顶直到谷底深约三百米,宽约20余米,两岩断裂,形成深谷,古代以木梁飞架其间,令人心颤目眩,后依岩凿险成半壁通道,旁置石栏。到此,头顶丹岩,俯瞰深谷,景色奇险幽绝,故又名“偏桥”。《蜀中名胜记》引《五岳真形图》云:“龙桥处,二山相去百余步,峰峦急辣相对······两边悬岩,俯临不测。山旁有誓鬼石,天师张道陵与鬼兵为誓”,喝令魔王不得再为害百姓,朱笔画山,笔迹成槽,留下奇观。

建筑设计

天师洞现存建筑,系清代康熙中叶,由住持陈清觉主持重建。后由彭椿仙从1920年至1939年改建而成。整个建筑群占面积约为72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5749平方米。天师洞的山门、三清殿和黄帝殿布置在中轴线上,作为道观群落空间布置的中心。大小十多个天井和曲折环绕的走廊,随地形高低错落,把殿宇楼阁边成一片。建筑空间和景观的变化,道路的回环起伏,光线明暗的对比,廊柱上的楹联诗刻,加上天井中的古木奇花,使古观充满雅质朴的诗情画意,与周围的自然山水交相辉映,分外幽雅。

历史沿革

东汉时张道陵曾在此修行,被奉为天师道的创始人,故称天师洞。隋大业年间(605-618),改名延庆观。唐朝时改称常道观。唐开元年间(713-741),常道观一度被佛教占用,改为寺庙,唐玄宗手敕,令归还道士,观中现存有唐玄宗手诏碑。宋时曾称昭庆观,现仍延用唐名,俗称天师洞。

天师洞现存建筑建于清康熙(1662一1722)中叶,由住持陈清觉主持修建。1980年以来,青城山道教协会又筹资对天师殿、三清殿、黄帝殿、上茅庵及山门、道舍、斋堂等进行了全面维修,重塑神像,使千年古刹焕然一新。

实用信息

开放时间

冬季(12月1日-次年3月1日):8:30-17:00

其它季节(3月2日-11月30日):8:00-18:00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含在青城山景区门票内

交通指南

都江堰市乘坐101、102路公交车可到达景区,景区内步行可到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滇ICP备2023005770号-207 huochedu.com 火车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