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都

夏旱

天气百科 更新时间:2024-03-28

夏旱

夏旱的定义是:每年6-8月,任意连续5天的逐日降水量小于等于5mm,且5天累计雨量小于等于10mm,则把这5天的第一天定义为夏旱入旱日。夏旱开始日期多年平均都在7月2日前后。

夏旱简介

简介1夏旱情况

夏旱是对农业产量威胁最为严重的灾害性天气。每年6-8月都有干旱发生,仅不同年份轻重程度和分布地区有所别。谚语说:冰雹一条线,干旱一大片。它的影响区域广大,危害也最重。

夏旱的地区分布:

洗手干的机率分布:6月上旬,我省大部分地区水稻栽插正趋完成,此时少雨时段对水稻的生长危害极大,因此6月20日前出现的少雨时段(初日)的年份定为有洗手干年。我省洗手干出现的机率东部大,西部小。109E以东地区在0.50以上,省西部威宁--纳雍--织金--安顺--关岭一线以西地区在0.20以下,我省大部地区在0.20-0.45之间。

6--8月少雨日数的地区分布:用1951-1981年资料统计,铜仁地区、遵义地区大部以及黔东南州东部总日数都在40天以上,六盘水、黔西南西部在15天以下。最大值中心(大于45天)在天柱、塘头、道真;最小值在盘县(10天),由东北向西南递减。6月份我省各地平均少雨日数均在10天以下,7-8月除省之西南部外,大部分地区都在10天以上,各站的少雨日数80%集中在7-8月,且最大值中心向北移。

夏旱起源

起源1夏旱环境

西北干旱环境的起源可上溯到1.6亿年前。 西北干旱环境的形成是我国古环境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探讨我国西北部干旱环境的形成时代与成因,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对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河西走廊、陕甘宁等盆地近2亿年来的中、新生界干旱沉积的时空分布和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是在约0.24亿年以来的新近纪形成的。

在2.1亿年-1.9亿年前的早侏罗世,西北各盆地相应地层中,干旱沉积很少见到,主要是灰色煤系地层,说明当时西北气候普遍相当湿润。但在之后的1.9亿年-1.6亿年前的中侏罗世,各盆地在其早期含煤地层还分布广泛,但到晚期已开始出现干旱沉积,并呈现逐渐增多趋势,这表明当时西北气候正由湿润向干旱转变。到了1.6亿年-1.4亿年前的晚

起源2沙漠沉积

侏罗世,各盆地相应地层中,以内陆红层为代表的干旱沉积大量出现,并占据主要地位,表明该期西北地区已普遍处于亚热带干旱环境中。在晚侏罗世以来的近1.6亿年里,西北内陆各大盆地基本处于干旱环境中,只是干旱程度和类型有所变化。其中,在1.6亿年-0.24亿年前的晚侏罗世至古近纪时期,主要为发育红色沙漠沉积的亚热带干旱环境;在约0.24亿年来的新近纪期间,西北干旱环境从亚热带干旱环境逐渐过渡到温带内陆干旱环境,干旱沉积的颜色也从以红色为主逐渐过渡到了以灰、黄色为主,现代黄色沙漠景观也在此时期逐渐发育形成。

晚侏罗世亚热带干旱环境开始在西北大范围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全球气温逐渐回升,亚热带北界向北扩展。约1亿年前开始的白垩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气温波动式递减,亚热带北界又摆动式向南撤退。西北本应向温带较湿润环境转化,但主要由于青藏高原及西北各盆地周围山脉的强烈隆升,致使盆地的干旱效应加强,因而一反常态地转化为温带干旱环境。

夏旱预警分级

预警分级1特大干旱(一级红色预警)

特大干旱(一级红色预警)

严重干旱(二级橙色预警)(数区县的多个乡镇发生严重干旱,或一个区县发生特大干旱等)。

中度干旱(三级黄色预警)

轻度干旱(四级蓝色预警)

夏旱原因

原因1四川夏旱

四川遭受严重春旱后,由于入夏以来气温仍然偏高、降雨偏少,先后有72个县(市、区)出现了20天至28天的夏旱。虽出现一次降雨过程,但降雨分布严重不均,盆地中部和西北部主旱区降雨量仍不明显,仍有50个县(区、市)的旱情在持续。

辽宁造成严重夏旱的最重要原因是连日的高温少雨。另外,春节过后土壤墒情不足也是造成夏旱的重要原因。干旱也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

川渝的旱情主要是受去年夏旱累积效应的影响。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正在频频出现。加上冬季本来降水就少,所以旱情较为严重。

北方广大地区持续干旱少雨,由于用水行为的不合理和无节制、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原因,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可供使用的地表水资源日趋减少。地表水的衰减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开始依赖地下水资源。从目前的情况看,地下水已经成为农业灌溉的最主要水源。从动态上看,农业灌溉对地下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按照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在农业用水来源中,河流与水库将进一步退出,地下水将是农业灌溉的几乎惟一的用水途径。地下水位的加速下降是农村用水中

原因2浪费水资源现象

的一个普遍存在且十分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灌溉用水不见减少的情况下,农村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以及高耗水生活设施在农村的推广和普及,将对农村用水提出新的需求。北方农村的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仍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灌溉技术的改进也是微乎其微。这种状况决定了在短时期内农业灌溉用水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农村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将增加用水量问题。平均人口数量从1975年的1403人增加到了2000年的1859人,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约为千分之十三。而中国北方农村工业自1975年以来也发展迅速,在所调查的村庄中,平均每个村庄的工业产值从1975年的25.4万元增加到了2000年的2358.2万元,农村工业产值在25年的时间里增长了近100倍。

城市化因素增加表现在原来只存在于城市地区的一些生活设施在农村的普及、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等方面。与生活用水量相关的生活设施主要包括用水便利设施(如自来水设施)和耗水生活设施(如洗衣机)。这两类涉水生活设施在农村已经开始逐渐发展和普及。农村居民家庭中,私人机井和洗衣机的拥有率分别达到了48.5%和40.3%;一些农村居民家庭开始使用水暖气(14.7%)、洗澡热水器(9.4%)等设施;使用抽水马桶的农村居民家庭虽然比例还很低,但已经开始出现。从村庄的统一供水设施看,43%的村庄有统一自来水供应设施。这些村庄的自来水供应时间每天平均8个小时,其中有20%的村庄每天24小时供应自来水。另外还有16.8%的村庄拥有公用澡堂。这些用水设施和设备在农村的推广极大地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用水方式,也增加了农村的生活用水量。农村用水占据我国用水总量的绝大部分,而且牵涉作为基础地位的农业,也关系到我国绝大多数人的生存与生活。解决不好农村水问题,就不可能真正解决我国水危机,其后果不单单是水资源短缺,还将牵涉到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水资源危机的一体化和严重性 。

夏旱案例

案例1辽宁夏旱

辽宁遭遇夏旱:

2007年6月19日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于上午宣布,受数日高温少雨天气影响,辽宁省各地旱情急剧恶化,到19日8时,农作物受旱面积2116.44万亩,127.31万人口、47.3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这是辽宁30年以来最严重的夏旱。

据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介绍,干旱涉及辽宁省14个市。旱情最严重的是辽西北地区、中南部地区。全省有88座水库干枯。在受旱面积中,重旱691.9万亩,干枯6.5万亩。

据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专家分析,造成此次严重夏旱的最重要原因是连日的高温少雨。另外,春节过后土壤墒情不足也是造成夏旱的重要原因。虽然辽宁3月经历了百年未遇的暴雪,但由于后期气温上升过快,使得土壤失墒迅速。

案例2四川省夏旱

四川遂宁遭遇夏旱:

2007年5月24日,全省有50个县(区、市)的夏旱在持续,给灾区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较严重的影响。

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左雄说,全省遭受严重春旱,由于自入夏开始气温仍然偏高、降雨偏少,全省先后有72个县(市、区)出现了20天至28天的夏旱。5月22日至23日,全省出现一次降雨过程,但降雨分布严重不均,盆地中部和西北部主旱区降雨量仍不明显,仍有50个县(区、市)的旱情在持续。2007年5月24日成都市抗旱暨大春生产工作会在大邑召开,成都市水务局、市农委等部门共同提出了抗旱、大春抢栽等具体执行措施。

成都市气温持续偏高,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南部降雨偏多,东部、北部降雨量明显偏少,东北部地区田间土壤墒情下降明显,出现了一般性夏旱。据气象资料统计,5月1日—23日,龙泉驿、金堂等地达到夏旱标准,旱期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偏少5—6成。

案例3重庆万州区夏旱

重庆万州区经历了近40天严重旱灾(降水仅28.3毫米)。正值大春播种关键时节,持续干旱导致土壤退墒速度加快,水利工程蓄水不足40%,不少库塘因干枯无水可放,部分乡镇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播种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水稻、红苕等农作物大面积受灾,玉米干枯死苗,水稻、红苕无法栽插。特别是中高山区灾情更重,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旱灾全区农作物受灾面积5.433万公顷,绝收面积1.827万公顷,预计因灾减产粮食13.77万吨,占常年大春粮食产量的33.1%,全区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52亿元。夏旱是贵州农业生产的一大灾害。首先因为夏旱是我省发生极为频繁的一种气象灾害,各地几乎每年都有危害程度不同的夏旱发生,黔东北农村广为流传的所谓“每年都有6月(农历)旱,不是大旱是小旱”的说法,就是对当地夏旱气候规律的概括。其二,夏旱持续时间长、波及地域广。

浙江全市各地山塘水库蓄水也不足。19座小(一)型以上水库总蓄水量为9173万立方米,占控制库容的76%。三座中型水库蓄水量为杨溪3612万立方米,占控制库容的78%,太平2498万立方米,占控制库容的77%,三渡溪727万立方米,占控制库容的79%。

自贡市34个监测点均出现夏旱,其中持续30天以上严重夏旱的点有28个,有14个点达到41天-52天的特大夏旱标准。全市夏旱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79亿元,受灾人口162.5万人,受旱面积达162.7万亩。

北京连续出现8个干旱年,全年降水只有448毫米,比常年平均少了137毫米。由于南水北调到2008年上半年才能引水到京,北京依靠当地水资源还要再扛1年零3个月的时间,供水安全形势严峻。

夏旱措施

措施1夏旱中的人们

抗旱减灾建议:

(1) 常年气候干旱的昭鲁坝区及干热河谷少雨区宜关注旱情发展,加强抗旱减灾工作,做好防大灾、抗大旱的准备工作。

(2)各地应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开展节水、保水抗旱工作,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水利资源,确保人畜饮水和粮经作物用水;全力以赴搞好抗旱减灾工作。

夏旱预防

预防1防护林

1、植树种草、培植防护林,防止水土流失。

2、多植树,多种草;沙地不种植农作物用来种草和树防止土地沙化。

3、还要防止土壤板结会更不利于种植农作物的生长。

4、多用农家肥尽量少用那些无机肥。

5、应该以年为单位隔年种植这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6、少用含磷一类的化肥它们由雨水进入河流使水富营养化,会造成藻类大量繁殖破坏生态平衡。

夏旱危害

危害1夏旱

晚----多种作物不能及时播种,普遍形成晚播晚发。有效积温相对减少,生长发育后延,成熟期推迟,普遍变成晚茬作物。

弱----长期干旱造成了农作物植株小、根系弱、叶片面积小,生物产量大幅度减少,直接影响经济产量。

乱----由于受害程度不同,农作物播种有早有晚,品种杂乱,长势不整齐,给管理造成困难。

慢----受害的农作物脆弱,抗逆能力差,管理措施效应慢,养分吸收慢,光合积累慢。

夏旱灾后

灾后1抢墒播种

抓好“四防”、“一增”等管理措施。即防涝、防虫、防衰、防晚和增措施、促产量。

防涝----受旱苗后期常遇涝灾,如同雪上加霜。因此要做到大雨早排,小水灌溉,开沟起垄,流水通畅,以防在土壤板结、根系较弱的情况下,影响作物根系呼吸,甚至造成窒息死亡。

防虫----交替轮换用药,多种措施并用,科学控制虫害。

防衰----受旱作物叶小,根弱,细胞老化,输导组织收缩,对养分吸收慢,利用率低。因此,要结合灌水增施速效肥料。追肥要“少吃多餐”并开沟浅施。

防晚----补种和雨后抢墒播种的农作物,多数不能按季节正常生长,有效积温、日照时数等均不能满足生育需要。因此,对这些作物要突出一个“促”字,立足一个“勤”字,力争一个“早”字,千方百计促早熟、争收成。在加强农业措施的同时,要抓好化学药剂和肥料调控。磷和微量元素可使作物体内糖和蛋白质增加,中后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对玉米、水稻等作物的早熟增产具有显著效果,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可增产4.5%-8.2%。在大豆开花期每亩喷施10-15克钼酸铵,能增荚增粒,使籽粒饱满,并可提前3-5天成熟,增产12%-22%。在9月底至10月初每亩喷施100-200毫升乙烯利或用药液蘸果,可有效地促进多种农作物早熟。

增措施促产量----晚熟玉米人工授粉,可促进多结籽粒;水稻后期巧用肥水,能减少秕粒,显著增产;花生中耕壅土,可增加坐果率,提高产量;玉米适当晚收,能增加千粒重,增产9%-18%;大豆喷施三碘苯甲酸,可增产4.5%-7.8%;甘薯、萝卜喷施50ppm甘薯增大素能增产17%-20%;稻草覆盖直接还田,不仅能蓄水保墒,灭草肥田,还可使玉米增产6.7%-9%,大豆增产4%-7.4%;甘薯田覆盖秸秆既增产,又可减少人工翻蔓。

夏旱诗词

诗词一: 诗词1旱灾

作者:白居易;年代:唐朝代

【诗文】:

太阴不离毕,太岁仍在午。

旱日与炎风,枯焦我田亩。

金石欲销烁,况兹禾与黍。

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

悯然望岁者,出门何所睹。

但见棘与茨,罗生遍场圃。

恶苗承沴气,欣然得其所。

感此因问天,可能长不雨?

诗词二:

作者:李石 朝代:宋

【诗文】:

四月旱火坤西维,湫潭百丈沧江湄。潭中老龙帝所御,偃蹇不任世俗羁。招呼频费香火诚,去则甚速来何迟。炎官火伞日轮午,一尘不动天琉璃。火光之中兴白雾,风伯鼓鞴雷奋椎。黑云压城白昼暝。倒泻银汉倾天池。帝勅九乌以震死,血饱龙吻纷淋漓。再拜谓龙曷少霁,龙与我职均有司。商霖傥可通帝梦,正直炯炯唯龙知。

夏旱参考资料

中山网 http://www.zsnews.cn/newspaper/showcontent.asp?id=686462

我的钢铁 http://www.mysteel.com/gc/gnscfx/gdrd/2007/05/25/090207,0,0701,1601196.html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滇ICP备2023005770号-207 huochedu.com 火车都 网站地图